水蓄冷中央空調系統實例
水蓄冷中央空調系統實例
冰蓄冷:冰蓄冷系統又叫蓄冰空調,是一種制冷系統,現已廣泛應用于辦公樓、學校、醫院、商場、體育館、機場、居民小區等建筑體系中。冰蓄冷中央空調系統是用冰為介質,將夜間電網多余的谷段電力(低電價時)與冰的顯熱相結合來蓄冷,以冰的形式儲存冷量,并在用電高峰時段(高電價時)使用儲存的低溫冷凍水來作為冷源的空調系統。
但是冰蓄冷有也有一些不足之處:
◆首先,和普通中央空調比起來,冰蓄冷需要增加30%的初期投資,成本大幅上漲。
◆其次,蓄冰空調的管理比較復雜,需要增加人力成本。
◆第三,在能量的轉換方面,由于蓄冰空調多了一個板換的程序,所以盡管可以利用低谷電價,但卻需要多消耗10%的能量。
水蓄冷:水蓄冷和冰蓄冷在工作原理上相通,但水蓄冷空調蓄水池的體積更大,比蓄冰空調 的蓄冰池大8倍左右,在蓄冷的時候,不用將水轉化為冰,只需要將水的溫度降低即可。
多次水蓄冷空調:和蓄冰空調不同,多次水蓄冷中央空調是利用低谷電價、平谷電價和峰谷電價互相交錯的特點,通過充分利用平谷電價實現多次蓄冷和放冷過程(普通蓄冰空調只能一次性蓄冷和放冷)實現節能的。
深圳地區的工業用電分為峰谷時段劃分為高峰時段、平時段和低谷時段三個部分,其中:
高峰時段——(9:00-11:30、14:00-16:30、19:00-21:00);
平時段——(7:00-9:00、11:30-14:00、16:30-19:00、21:00-23:00);
低谷時段——(23:00-次日7:00);
工程概況
2007年6月,全國首例多次水蓄冷中央空調系統在南嶺村求水山酒店投入運行, 該系統擯棄了傳統的蓄冰式和蓄水式中央空調的占地面積大,初期投入高的缺點,以提高系統的效率為主要目的,同時兼有多用平期、谷期電力,少用峰期電力的優點。在試運行期間已經顯示出該系統節能、省錢、運行可靠、管理簡單等優勢。以較少的投入(僅比普通的中央空調多投資6-8%)取得了較大的收益。 是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空調能耗、緩解電力緊張的有效途徑之一,具有普遍的推廣意義。
主要措施
1.在制冷期間,150立方米的壓力儲水罐可以儲存120萬大卡(450RTH)的冷量,用來實現多次蓄冷功能,即每天可以使用一次谷期電力、和兩次平期電力蓄冷,在三次峰期電力時放出冷量.同時更可以提高制冷機的負荷率,減少開機時間,減少泵耗功率,提高中央空調的效率。此一項每年預計節省30萬元以上。
2.選取的末端的冷量比設計冷量大20%左右,制冷期間,空調冷凍水出水溫度>9℃,可使離心制冷壓縮機常年在高效下工作,可減少能耗6%-10%以上。
3. 冬季采暖熱水采用電熱鍋爐,使用夜間低谷電力蓄熱,儲存在150立方米的儲水罐內,供白天使用。由于夜間蓄熱屬于移峰填谷,是為國家政策鼓勵的項目,可以申請優惠電價,為0.26元/KWH,既每10000大卡熱量為3元,比燃氣鍋爐節省2.5元。且投資省。(該內容未在求水山酒店實施)
4. 冷卻塔風扇為雙級變速控制,在部分制冷機開啟時,可以充分利用閑置的冷卻塔面積,在增加少量風扇能耗的前提下,降低了冷凝溫度,可有效地提高制冷機效率。又由于減少了大口徑電動閥的使用,投資相應減少,運行管理更為簡單。
5.本系統采用了先進科學計算方
法使制冷系統的泵耗功率大幅度減少,僅為制冷機的20%。
6. 中央空調系統制冷機房部分的綜合COP高達5.14,考慮末端設備的能耗,系統COP在4.58。
(其中:制冷機640KW,制冷量3.516×550×2×1.05=4060KW;水泵125 KW;風扇25 KW;末端設備96KW。
合計:886KW。
COP:4060/886=4.58)。
優惠政策
國家政策背景:在人類能源日益緊張的今天,各國政府都在研究可持續發展戰略,尤其是中國政府在“十一五”期間把節能減速排提到了重中之重;冰蓄冷技術40年來在歐美、日、韓等許多發達國家被政府作為電力移峰填谷、減少電力負荷、減少硫物排放、保護環境的重要戰略手段、也被我國政府提到了重點推廣技術高度。
◆國務院于2004年出臺全國實施電價峰谷差政策,目前已達到4:1/5:1,國家在未來兩年內還要不斷拉大到7:1/8:1左右;(歐美部分國家目前已達到10:1以上)。
◆部分地區發展蓄冰系統已成為強制性要求。
全國部分地區出臺強制性管理政策,要求3萬平米以上的新增建筑必須要有蓄系統,在國家節能政策的要求下,短期內必將在全國范圍推行這強制措施。
◆政府給予財政補貼鼓勵蓄冰用戶。
全國各省市逐步出臺了對于蓄冰用戶的補貼政策,即轉移高峰用電一個千瓦給予500-1000元的補貼;(北京、深圳、廣東、江蘇、浙江、上海等地區)。